部落格觀察現行計算公式:
Index 指數, 影響, Page 總分, Blog Influence, Technorati (調整後) 的名次加總後排序 | |
前面是計算出來的分數,後面藍色字的是排名。 | |
前面是計算出來的分數,後面藍色字的是排名。 | |
前面是計算出來的分數,後面藍色字的是排名。 | |
前面是計算出來的分數,後面藍色字的是排名。 |
總排名的計算元素為底下幾項:
[!] | 前面是計算出來的分數,後面藍色字的是排名。 |
Google | |
Link | Google 及 Yahoo 用 link: 搜尋出來之數字 |
重視度列入參考計算值:(現行應該也有包含FunP)
Technorati | |
Blogger | |
Bloglines | |
Delicious | |
Furl | |
HemiDemi | |
MyShare | |
BlogLook | |
MyZilla |
個人活躍參考數值:
活躍度 | 由文章發表數取 log 計算出之數值 |
上週 | 上週文章數 |
近四週 | 四週內文章數 |
今年 | 今年發表的文章總數 |
目前《部落格觀察》官方僅提供列入參考數值的元素,但並沒有公開實際計算的方式,因此參考XDite的研究說明,大致上如下:
《部落格觀察》裡佔最大的計分比例,是以部落格本身各頁面在各家搜尋引擎所佔有的index數,其中以blog 搜尋引擎Technorati為重。Technorati的計算,是按照部落格的單篇文章被連結數量與部落格本身被連結數量排名。
簡單地說起來就是只要可以做到「文章可以不斷地被轉貼、轉寄,同時又可以吸引別人連結內容頁面」,基本上排名便能往前推進。
原理是如此,現行還是會發現部分部落格即使在《部落格觀察》的排行很高,但實際觀察其部落格各篇內容流量卻未必可襯其排名,因此雖然可以透過HemiDemi、FunP、MyShare等書籤性質網站將部落格內容散佈出去增加曝光機率並吸引單篇點閱率,但實際主要加權計算卻不在此項。
老貓的理論是基於增加連結數量即可衝高排名,XDite則認為正面且具長久性的作法應該要將部落格內容做充實,同時提升寫作頻率,確實吸引忠實觀眾停駐、留言互動 (最好是可以留下訪客自身的連結、增加文章被引用、轉貼機率)。不少部落格雖然平常曝光機率不高,內容可能也未必具有實質效應,但是卻可能因為被連結的數量高而提升其排名 (亦即大家可能在自己的部落格內加入該部落格連結,卻未必會經常去瀏覽內容;或者是經常可以有人來留言,而連帶加入連結,比方需要登入帳號方可留言的BSP平台)。
而透過書籤性質網站收錄內容,進而提高曝光也是一種作法,同時也可以納入重視度加權計分。雖然透過書籤灌水、廣泛收錄增加曝光,其實是事半功倍的方式,但先前FunP改版而連帶影響到《部落格觀察)排行,由此可見仍是會影響到部分分數計算。另外利用免洗部落格方式來增加連結程度也是一個辦法,但實際上真正執行起來也是相當費神 (但若透過程式做頁面交叉連結,就有可能將分數向上拉)。
研究後記
其實從《部落格觀察》出現之後,針對他的評價都是呈現兩極化反應,一方面是因為站方計算方式有爭議 (參考數值依據、刻意灌水量等能加以控制項目太多,同時部落客本身需先將部落格手動加入《部落格觀察》),另一方面則是「排名」所連帶的實際意義 (因為提供排名服務,應該不能純做公益)也有人在討論。因此在《部落格觀察》的排名是否即代表該部落格的價值,其實仍有其爭議,但不諱言地仍然有不少人是會相信這樣的數據。

讀者回應 ( 0 嘶吼 )
訂閱張貼留言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