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鼠左鍵測試器

Label Cloud

About Me

我的相片
有時候是台北,有時候會是高雄, 就台灣啊…我一點也不想去澳洲, Taiwan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習慣使用這個名字,不過我一點也不喜歡水藍色…

追蹤者

我之所以不再組電腦遊戲專用主機的原因

楊阿魚 = 水藍色透明鯨魚 於 2008年12月10日 星期三 下午5:34 發表
早在學生時代,男生大概都會習慣自己組電腦,再不然也至少會去注意電腦硬體的資訊,然後請別人幫忙組裝。最後學會幾招之後,然後就開始幫忙正妹「修理」電腦,反正那時候硬體規格也就那幾樣,也不會有什麼太複雜的變化,作業系統部分大概只要碰上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候,拿出重灌大法準沒錯 (但記得要先把資料備分好,免得漏氣)。

記得大學時期都還不太流行什麼線上遊戲,《天堂》大概也是在拼研究所的時候才推出,與「線上遊戲」比較扯得上關係的,大概是類似Blizzard所發行的《星海爭霸》、《魔獸爭霸》系列所使用的「Battle.net」,讓這些單機遊戲也可以在線上與其他玩家對抗。

那時候單機類的遊戲倒還沒有發展到變態等級的硬體需求,就連《鬼屋魔影4 (Alone in the dark 4)》以當年AMD雷鳥700的CPU等級,配上1GB記憶體與ATi Raden 32MB顯示卡,這樣的硬體配備執行起來都跑得算蠻流暢的。

而在這個年代,電腦硬體發展其實也不像現在這樣那樣快速,各元件吃電量也沒有相當龐大,通常300-350足瓦的電源供應器就相當夠用了。可是等我開始工作之後,就發現不僅是電腦硬體發展異常的快速,就連3C商品也幾乎是跳tone地在發展。

也 因此遊戲要跑得令人滿意,硬體需求規格也開始異樣地攀高。我還記得開始工作時候剛換組一台電腦,挑選了Intel Pentium 4 3.0 GHz的CPU,搭配2GB DDR記憶體以及6200顯卡,原以為執行任何一款當時流行的線上遊戲應該都有不錯的表現,想不到還是會稍微有些微延滯的現象發生。

沒關係,特效別開那麼多至少也還蠻順暢的,只是當幾個月之後,隨著一些新遊戲推出,這樣的硬體配備漸漸地有點跟不上硬體需求,最後則是連同步發展在其他平台主機上的遊戲都跑得有些吃力。

可是拿這樣的等級用作一般文書處理、上網消磨時光,甚至加強記憶體空間以及硬碟儲存容量,用來執行一般常見的繪圖軟體都很夠用了。

以前的時候確實會拿錢砸在硬體投資上,僅僅只為了可以玩某幾款遊戲。但是一旦到了開始為自己的生活打拼的時候,這樣子的想法就會開始收斂許多 (大概),因為要兼顧自己的肚皮與其他開銷,實在不可能把太多的錢砸在「隨時在進化的」電腦主機硬體上。

本 身其實是從小自阿羅士、任天堂紅白機玩起,而託這幾年線上遊戲市場盛行之福,同時大部分的單機遊戲也都有推出在各個電玩主機平台上。一款遊戲主機推出之 後,除非真的是市場銷售不佳,否則通常被汰換的機會很低,而且就算是像PSP或NDS這幾年不斷地改版推出,雖然可能部份功能不能共通,但至少絕大多數的 遊戲在執行上還是不會有困難的。

也就是說,買了一台電玩平台主機,至少不用擔心主機硬體沒多久就得淘汰換新 (當然也有特例啦…),至少在下一代主機推出之前,不用去擔心遊戲會有跑不動的窘境。

因 此基於這樣的理由,再加上近年來國內PC單機遊戲勢微發展,還有工作之餘沒多少心力花在電腦硬體上的個人因素,還不如直接投資一台自己喜愛,又剛好有不少 想玩遊戲的主機,剩下的問題就只有︰有沒有空閒時間可以好好靜下心來玩,還有遊戲什麼時候可以買的問題 (少部分可能還有延伸周邊的問題,例如任天堂Wii的Banlance board)。

也因此目前家裏目前雖然電腦主機還是不少台,但最主要的還是用來上上網、作作文書處理用途為主。

註︰本文不適用於線上遊戲、非PC Game平台不玩以及硬體至上論的重度玩家。
註2︰千萬不要再相信商家什麼硬體效能高=好電腦的論調,先想想你的電腦買回家主要用途是做什麼用的?

繼續閱讀全文 我之所以不再組電腦遊戲專用主機的原因

「部落格觀察 (look.urs.tw)」研究

楊阿魚 = 水藍色透明鯨魚 於 2008年12月9日 星期二 中午12:36 發表

部落格觀察現行計算公式:


總排名

Index 指數, 影響, Page 總分, Blog Influence, Technorati (調整後) 的名次加總後排序

Index指數

前面是計算出來的分數,後面藍色字的是排名。
分數是將 Google Web Page( http:// 不含) + Google Link + Yahoo Link + Blogger Search (link url 加總) Technorati (link, blog, url 先加總) 先取 log 再相加。

影響

前面是計算出來的分數,後面藍色字的是排名。
分數是將 Google 加上 Blogger Technorati 的總合 然後與 Yahoo Link 相乘,再開根號

Page總分

前面是計算出來的分數,後面藍色字的是排名。
分數是將 Google Web Page (W and W/OUT http://) + Google Link + Yahoo Link + Blogger Search + Technorti

重視度
Attention

前面是計算出來的分數,後面藍色字的是排名。
分數是訂閱人數 網摘人數


總排名的計算元素為底下幾項:

[!]

前面是計算出來的分數,後面藍色字的是排名。
分數是原始的 Blog Influnece 分數

Google

Google 搜尋出來含 http:// 之網址 及不含的 Web Page 數量

Link

Google Yahoo link: 搜尋出來之數字


重視度列入參考計算值:(現行應該也有包含FunP

Technorati

Technorati 的排行, Blog 連結數, 來源數與網項數 (但系統排名是經過調整)

Blogger

透過 Blogger Search 找到的連結數

Bloglines

透過 Bloglines 閱讀 Feed (RSS, Atom, ...) 的人數

Delicious

del.icio.us 摘錄 Blog 網址的人數

Furl

透過 Furl 找到的連結數

HemiDemi

透過 HemiDemi 找到的書籤數

MyShare

MyShare 加入這 Blog 這網址數

BlogLook

加入我的觀察的數字

MyZilla

加入這 Blog 網址的數


個人活躍參考數值:


活躍度

由文章發表數取 log 計算出之數值

上週

上週文章數

近四週

四週內文章數

今年

今年發表的文章總數


目前《部落格觀察》官方僅提供列入參考數值的元素,但並沒有公開實際計算的方式,因此參考XDite的研究說明,大致上如下:


《部落格觀察》裡佔最大的計分比例,是以部落格本身各頁面在各家搜尋引擎所佔有的index數,其中以blog 搜尋引擎Technorati為重。Technorati的計算,是按照部落格的單篇文章被連結數量部落格本身被連結數量排名。


簡單地說起來就是只要可以做到「文章可以不斷地被轉貼、轉寄,同時又可以吸引別人連結內容頁面」,基本上排名便能往前推進。


原理是如此,現行還是會發現部分部落格即使在《部落格觀察》的排行很高,但實際觀察其部落格各篇內容流量卻未必可襯其排名,因此雖然可以透過HemiDemiFunPMyShare等書籤性質網站將部落格內容散佈出去增加曝光機率並吸引單篇點閱率,但實際主要加權計算卻不在此項。


老貓的理論是基於增加連結數量即可衝高排名,XDite則認為正面且具長久性的作法應該要將部落格內容做充實,同時提升寫作頻率,確實吸引忠實觀眾停駐、留言互動 (最好是可以留下訪客自身的連結、增加文章被引用、轉貼機率)。不少部落格雖然平常曝光機率不高,內容可能也未必具有實質效應,但是卻可能因為被連結的數量高而提升其排名 (亦即大家可能在自己的部落格內加入該部落格連結,卻未必會經常去瀏覽內容;或者是經常可以有人來留言,而連帶加入連結,比方需要登入帳號方可留言的BSP平台)


而透過書籤性質網站收錄內容,進而提高曝光也是一種作法,同時也可以納入重視度加權計分。雖然透過書籤灌水、廣泛收錄增加曝光,其實是事半功倍的方式,但先前FunP改版而連帶影響到《部落格觀察)排行,由此可見仍是會影響到部分分數計算。另外利用免洗部落格方式來增加連結程度也是一個辦法,但實際上真正執行起來也是相當費神 (但若透過程式做頁面交叉連結,就有可能將分數向上拉)


研究後記


其實從《部落格觀察》出現之後,針對他的評價都是呈現兩極化反應,一方面是因為站方計算方式有爭議 (參考數值依據、刻意灌水量等能加以控制項目太多,同時部落客本身需先將部落格手動加入《部落格觀察》),另一方面則是「排名」所連帶的實際意義 (因為提供排名服務,應該不能純做公益)也有人在討論。因此在《部落格觀察》的排名是否即代表該部落格的價值,其實仍有其爭議,但不諱言地仍然有不少人是會相信這樣的數據。


繼續閱讀全文 「部落格觀察 (look.urs.tw)」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