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鼠左鍵測試器

Label Cloud

About Me

我的相片
有時候是台北,有時候會是高雄, 就台灣啊…我一點也不想去澳洲, Taiwan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習慣使用這個名字,不過我一點也不喜歡水藍色…

追蹤者

假如「只有中文化的說明書」是勢在必行的話…

楊阿魚 = 水藍色透明鯨魚 於 2008年5月31日 星期六 下午4:10 發表
認真地思考了一下。

假設,六月中旬過後的台灣版Wii,假定真的只有中文說明書、有幾片 (可能是任天堂自身出品遊戲的)中文化遊戲,然後售價是9000元。

這個價碼,假如包含了一款遊戲 (應該比較可能是綁Wii Sports),應該要再加上一組手把,這樣才有辦法跟市面上目前佔多數的平行輸入品對抗,否則充其量只能挨罵而已,別說要給別人難看,光是自己就先抬不了頭了。再假設它綁的遊戲是能夠自選1500元之內的遊戲,那麼光算機子本身的價格是在7500元,那這樣的價格倒也不會差太遠,但是等所謂中文化的台灣版Wii的玩家怎麼辦?現在連網路服務的影子都還沒出現,結果蹦出來的消息指出是沒有中文化介面 (博優大概也是考量台灣大多是玩日版片,如果真的搞出一個台灣專用規格,那大概不會有太多遊戲能玩,畢竟Wii分區限制太嚴謹),真的是打了自己一個大耳光。

況且還沒談到網路服務的部份。

從「強者我朋友」聽來的消息,據說任天堂對於網路服務這塊也是龜龜毛毛的,這個不能修改、那個不能做的,目前猜想可能也不太樂觀。

以下為不負責任說法:

其實我是認為台灣版的Wii可以不用搞什麼中文化介面,一來是修改起來也許真的有「廠商上」的困難,二來是其實配合中文說明書解說的話,其實也都可以避免玩家看不懂 (只是奇蒙子會很不爽),如此一來不但省去更改中文化介面的麻煩,也省掉日後遊戲還得特地改成台灣地區專用的區碼。

比較起來,與其日後每一款遊戲都要搞中文化或者是改區碼 (可能還牽涉到代理問題),倒不如直接沿用日規機種,台灣只要把說明書換成中文版即可,這樣不管公司官方進口、店家自行輸入的日規片都能玩,省去台灣機只有幾種遊戲可玩的尷尬 (要中文化遊戲,也只需將幾款特定遊戲重製中文化就可以了)。

那麼剩下的重點就是網路服務囉?

以下為激進不負責任說法:

假設,台灣版的網路服務僅能限定For台灣版序號的機器使用,如此一來平行輸入貨就無法使用台灣網路服務,這樣台灣版Wii便持有這個優勢。

假如台灣版的網路服務內容只能比照任天堂的服務內容項目 (新聞、天氣、購物等),除了目前日文介面瀏覽網頁會有文字相容問題,以及在台灣感覺沒什麼用處的個人電視節目單之外, 內容上只要更換成當地內容即可,這邊應該也不會有太大問題。

那麼,假設負責Wii台灣網路服務的Seednet可以另外設立一個For台灣版序號連入的網頁 (連入時確認機身序號),然後再由這個網頁提供其他服務。這樣不知道會不會比較簡單?不阻礙任天堂原本規劃的頻道,頂多是要玩家自行將該網站加入Wii的書籤中,並透過網際網路連入網頁。

但是這樣子似乎會造成使用上的麻煩,得先進入網際網路選項,然後再透過書籤連到該網站,以使用者導向的話,當然是擺放在主畫面成為一個頻道較為方便。

以下為超˙激進不負責任說法:

假設,真的是假設。如果台灣版先以日規機配中文說明書的形式發行,日後再透過台灣機序號限定的方式提供台灣版服務,接著,再透過這樣的服務提供中文版本韌體下載,而將機器中文化,這樣的可能行不行呢?

以上,我想以台灣目前保險的作法,應該還是前面所講的:

台灣版的日規機種,配上中文說明書來操作日文介面內容。遊戲部分中文化,而且將以任天堂自身產出遊戲為主。台灣版網路服務,原則上頻道類別就是日版會有的那些,頂多是新聞內容、天氣內容會改成台灣版合作內容。

相關連結

台灣版Wii 將採用日文介面?

繼續閱讀全文 假如「只有中文化的說明書」是勢在必行的話…

到處亂晃、到處亂拍

楊阿魚 = 水藍色透明鯨魚 於 2008年5月26日 星期一 中午12:55 發表
目前使用的這隻手機,仍然是NOKIA出品的,型號是7390,浮世匯系列的摺疊款。當初會挑選這支,一方面是它支援3G、具備300萬畫素攝影功能,同時也算是在當時算比較好看的一隻手機了。 (其實當時是覺得手機最後也只有用來撥跟接,功能再炫也沒用,但後來我才發現我錯了…早知道應該挑一隻好點的PDA手機。)

平常雖然也都會帶著相機出門,但有時候某些地方就是拿相機出來會很尷尬 (例如賣場之類的地方),可是你又剛好犯上拍攝慾望的癮頭,這個時候內建手機功能就很好用了…

拿出手機,手指按呀按地,只要動作不要太明顯,通常店員就不會來跟你嘟嚷 (但我沒有說可以在大眾交通運輸工具上也偷偷用這招,請勿以身試法。另外,就算別人睜隻眼閉隻眼,太超過也是不行的)。

前面會講這麼多,其實這類習慣都源自於某些習性而產生。網路資訊內容分享的習慣越多,就會沾染上不少習慣 (而且以前根本不會這樣),比如說︰以前吃飯就吃飯,現在變成習慣一到菜色上來之後,必須先一一拍完照片之後才能開動;以前玩具買回家,會用最快的速度組 裝起來玩,現在變成得先完成「開箱照」的順序步驟之後才會開始使用 (而且更詭異的,大家最後都免不了地要來個疊疊樂 囧…)

所以…以前看到好玩有趣的東西,了不起就是開心大笑、狂歡驚喜,現在反而變成人人是記者、狗仔,看到什麼就先拍了再說,拍不成也得想辦法拍…

前面扯遠了,來分享一下最近用手機拍到的幾個東西︰


某天和朋友撘公車去內湖的時候,在沿路上看到的檳榔攤,其店名是…


「禿頭檳榔」,除了老闆可能是位頭毛不多的人或吸引別人目光之外,我實在想不出有什麼理由要將店名取這種名字?


在台南市家樂福看到的,位置有點尷尬…


近距離一看,原來是手動排煙開關。


在西門町A Studio發現之前發表過相關文章的iPod積木音響。


不過價格不是那麼友善。


在萬年大樓某監玩具公仔店發現的神奇玩具…居然是用來給那些有擠泡泡紙癮頭的人玩的,可以一直沉浸在擠泡泡的啪啪啪快感之中 XD

繼續閱讀全文 到處亂晃、到處亂拍

中文化的重要性?

楊阿魚 = 水藍色透明鯨魚 於 2008年5月21日 星期三 上午9:47 發表
在台灣版的Wii上市之前,主機或遊戲有沒有中文化這件事情,也在各大討論板上吵得不可開支。

有人認為主機功能多Try幾次就能上手,遊戲嘛!會玩的就是那幾個強作,有沒有中文化似乎不是太大問題,而且看久了也應該都會有所理解了呀?

舉個例子來說,之前借同事Wii,順便也將Wii fit整組借他,當天也去他家示範如何操作。隔一兩天後,他跟我說因為看不懂螢幕上說什麼,所以他就放棄了,改玩雷曼兔。

我知道這時候一定會有人說︰「多試幾次就可以猜得出來了吧?」

沒錯,但那也表示要有一定的耐性與判斷,而且是真的想玩的人才會繼續這樣的動作,否則要嘛是打電話問人如何解決,要不然就是開始抱怨這遊戲「不好玩(註)」而放棄。

有人認為主機要能中文化,對於不玩電玩的人才比較有吸引力,而相對地,一些強作若也能有中文化,當然對於劇情理解絕對有很大的助益。

以我從剛進小學就開始接觸掌上型電玩、阿羅士,直到現在的PS3、Wii等主機,從以前到現在接觸的遊戲大多為日文遊戲為主,當然英文遊戲也接觸不少。

由於過去平常以玩RPG、文字冒險遊戲為主,英文版如猴島小英雄、國王密使之類的冒險遊戲,至少還有人物具體動作畫面可以揣側,配合自己破爛程度的英文能力,尚可順利遊玩。日文遊戲方面,因為日系冒險遊戲幾乎是仰賴文字敘述為主,例如NDS平台上的逆轉裁判系列、過去98系列電腦平台上的同級生、蘭斯系列的H級冒險遊戲,所以文字認知有時候就成為遊戲主要關鍵。

當然這類遊戲可能未必會成為主流 (有時候是否成為主流,又會因是否能讓遊玩者獲得娛樂快感而定),也許大眾普遍比較能接受的是︰「不用理解複雜劇情」、「可以短時間獲得玩樂享受」。

請一位媽媽玩Metal Slug,然後要他跟你說他覺得很好玩,那除非他可能是位資深玩家。

再舉個例子,NDS其實有不少實用性的軟體,例如食譜教學、旅遊地圖資訊、語言學習或者是訓練記憶等,比方說川島隆太教授監修的腦鍛系列遊戲,部分內容解說真的需要懂得日文才有辦法明白原意,才不會發生要你用觸控筆畫長頸鹿,結果你畫成鱷魚的窘境。

反映在PS3與Xbox 360上,最起碼主機都有中文化,雖然不是每款遊戲都有中文化推出,但至少不少好玩的遊戲也都有推出中文化版本。就算你是本來就習慣日英文的玩家,同一款遊戲有中文有原文,想比大多數的人還是會選擇中文吧?

雖然翻譯是否得體也是個問題,但是至少可以減少那些非重度玩家們的隔閡感,進而參與更豐富的遊戲內容,你能說中文化不重要嗎?

註︰這裡的「不好玩」,並非指遊戲本身真的不好玩,而是對使用者本身來講「太複雜」、「無法獲得玩樂快感」的意味。

繼續閱讀全文 中文化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