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鼠左鍵測試器

Label Cloud

About Me

我的相片
有時候是台北,有時候會是高雄, 就台灣啊…我一點也不想去澳洲, Taiwan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習慣使用這個名字,不過我一點也不喜歡水藍色…

追蹤者

玩電玩是為了什麼?

楊阿魚 = 水藍色透明鯨魚 於 2008年3月28日 星期五 下午4:56 發表
文/水藍色透明鯨魚

聽說「VGL電玩交響音樂會」已經確定在今年八月來台表演,先前在日本巡迴演出的時候,在每個會場中演奏出每個經典遊戲配樂,偶而再配合舞台表演,讓在座每一個參與的玩家再次體會「當年的感動」。

在第一次次世代電玩主機大戰時,SONY與SEGA各次推出Playstation以及Saturn,任天堂推出N64應戰,遊戲正式邁入3D畫面表現為主。期間也有其他各廠推出的電玩主機,只是因為市場競爭力不足而退出。之後,SONY再推出運算能力更強、畫質輸出更高的Playstation 2,SEGA則是主打新一代主機DreamCast,任天堂則推出GameCube打算反攻遊戲市場。這期間遊戲的高畫質表現,讓玩家們的視覺獲得許多觀感上的享受,以當時一般家庭所使用的電視輸出品質,套用在PS2以及GC最高輸出480P的效果都還夠用(但實際上一般玩家會認真使用色差端子的人似乎也不常見,大多還是採用一般AV端子。)

而到現在,Playstation 3、XBOX 360各自都能透過HDMI介面輸出超高畫質的表現。可是對於玩家呢?除了付出不少金錢在電玩主機以及遊戲軟體上,同時為了不「浪費」主機功能以及滿足玩遊戲的「品質」,所以可能起碼得再投資一台高畫質的大螢幕電視之類的「周邊」。

同樣地,以前玩PC平台的猴島小英雄、國王密使、創世紀,以及龍與地下城等「經典」遊戲,幾乎不必用到變態等級的高檔硬體就能遊玩,而不像現在光是為了要玩新推出的線上遊戲或是畫面光鮮亮麗的單機遊戲,電腦硬體差不多就得重新翻盤。

玩的遊戲越是具備光鮮亮麗的畫面,玩家所必須砸下的金錢就越高,最後都不知道究竟是為了玩遊戲,還是被遊戲玩。

畫質是唯一準則?

現在的玩家胃口幾乎被越挖越大,光是看電玩相關論壇或網站的討論,幾乎都會發現許多人針對「輸出畫質」或「運算處理」方面在做比較與爭論,似乎電玩只要不是高畫質輸出就「不好玩」?

玩過《魔物獵人》系列的玩家應該不在少數,而在卡普空日前的宣布中,表示往後所製作的各個遊戲,將僅選擇最適合表現內容的遊戲平台呈現,因此新作《魔物獵人3》便是選擇在Wii平台上發行。結果這項發表引來眾多《魔物獵人》支持者的批評,原本卡社宣布將會在PS3上發行,這樣隨即改變決定的做法,當然會讓許多預先或準備購入PS3的玩家們火大。但是小編卻注意到,相關討論中總會有人拿PS3與Wii的輸出畫質做比較,難道《魔物獵人》系列好玩之處僅只是在於畫面夠漂亮嗎?

另一方面,遊戲開發商其實在之前偶而就有這樣的壞毛病存在,經常花了很大的功夫在畫面特效處理運算上,但是在遊戲劇情或操作方式規劃上卻顯得有些老套、無趣,導致於讓許多玩家將遊戲買回家遊玩之後,接著就在相關討論區商評斷為「雷片」。如此一來,就像小編的朋友所說︰「與其花了這麼多錢,只是為了享受畫面品質與聲效,那還不如只要花點錢去看一齣不錯的電影就好了,至少我還不用動手拿搖桿機械式地打打按按」。

高畫質發展、高處理效能也許是往後電玩的發展指標,但是光鮮亮麗的畫面難道就是遊戲好不好玩的準則嗎?應該不是這樣子的。遊戲不應該只是為了享受畫面聲光效果,而是要講求本身整體性的娛樂效果,否則馬利歐系列也不會讓人一玩再玩,FF各系列舊作也不會使人有意願再拿出來回味。

但現在卻有不少玩家只著重於畫面所呈現出來的效果,而遊戲廠商也為了迎合這些玩家們的胃口,因此不斷地加強許多絢麗的特效表現,卻忽略了遊戲本身的獨特性或是本身內容,導致於現在越來越少值得一玩再玩,或是仍會回味無窮的遊戲。

追求遊戲畫面品質,享受視覺與聽覺上的感受固然是一個趨勢,但若操作方式或內容本身無法吸引玩家的話,你會願意一直進行重複單調的操作,然後只為了看更多美麗的過場畫面或特效營造嗎?(註︰小編玩FF 12的時候,真的有這種感覺…)

各位玩家不妨找個時間,再挖出你們的經典紅白機,再次懷念一下當年瑪利歐帶給你們「B鈕快跑」以及「無限1UP」的感動吧!也希望各廠商可以多花心思在遊戲內容設計上,讓玩家們能有更不一樣的遊戲操作體驗,而非一昧地在畫質上作競爭。

【原刊載於數位資訊】 Tags:

讀者回應 ( 4 嘶吼 )

看到這篇文章,讓我想到了最近看的一部名為"大東京玩具箱"的漫畫,不過我本身也少玩電玩了,所以無法再提出更好的見解,不過我還是樂見於電玩業界有更好的發展,講求畫面好壞不是罪過,只是我們真的得去思考一下跨平台造成的一些弊病,以及遊戲越來越死板的問題。

█你是說這本吧?之前有在書店瞄到,不過後來沒在租書店找到…也許因為不是火影忍者、海賊王之類的熱血青年漫畫吧?

科技發展之餘,應用在電玩效果呈現上的應該也是有所提升,但是近年來卻越來越少有電玩內容可以滿足原始的初衷了…

舉例來說,任天堂Wii雖然成功打造有別一般電玩的操作模式,可是若是只有這樣,那還是只能說他是曇花一現而已。(目前大多數的人還是把Wii與Sports聯想在一起,只有中高階玩家會知道還有其他遊戲)。

跨平台目前看到大部分都是為了商業考量居多,其實我也贊同卡普空依照各平台專長來設計遊戲,只是目前玩家普遍無法接受(個人平台喜好支持、經濟來源問題)

從不同的角度來看遊戲,可以得到不同的解答。

既然提到了FF,我就補充一些我對FF的感想:
之前板口博信訪談有提到過FF的製作理念是:「希望讓玩遊戲像看電影一樣享受!!」,可以見得FF一直是朝「電影」目標來開發的,雖然板口不再參與FF開發了,不過這個製作方針依然沒有太大的改變…

你說FF12並不耐玩,我可以接受這個觀點,其實很少RPG遊戲會讓人有一玩再玩的想法,因為角色養成太辛苦了,還有語言的隔閡,無法直接感受到遊戲的劇情性。不像動作遊戲之類,可以馬上就能感受到娛樂。
(別提過去的RPG,我認為過去遊戲的選擇太少,有水準的遊戲更少,玩家獲得新遊戲的資訊管道也少,所以過去的RPG也可以讓你重玩好幾次。)

FF 或許沒有馬力歐耐玩,但他的製作理念也不完全是錯誤的,在這個理念之下,他亦得到了很多新的東西,如在聲光效果的輔助下,強化了劇情的張力…等,我玩馬力歐就算全破了N次也及不上FF結局一次性帶給我的衝擊感,FF能帶給我的感動,同樣也是馬力歐無法給予我的,就算是任天堂的另一款主打大作薩爾達系統也不能。
(我認為近幾代FF的錯誤不是在理念,而是在越來越複雜的系統,讓玩家花在摸索系統的時間太長了)

現代的遊戲已經是個複合的現代藝術了,不能單純某一個要素來詮譯遊戲的優劣,娛樂性趣味性可以讓玩家得到滿足感,聲光效果同樣也能讓玩家得到滿足感,其實遊戲最終的目標都是一樣的,只是達到這個目標的方法不同而已。
(也許有人會反駁我,直接下載CG動畫不是也一樣能感受到聲光效果嗎?我可以明確的說,這種感受是不同的,看電影和動畫是旁觀的方式來接受劇情,而玩RPG遊戲卻可以將自已代入劇情,陪伴著遊戲人物的成長,一步一步去感受劇情。)

畫質真的不是遊戲唯一的準則,現在許多玩家真太偏激了,玩家的心態是應該修正一下,不要迷失了你玩遊戲的目的。但相對地追求高畫質的遊戲也不完全是錯誤的,那是另一種享受遊戲的方式,有些玩家將這些追求高畫質的遊戲畸形的遊戲發展,認為這種理念及又發展是錯誤的,認為這些遊戲的支持者都是不懂遊戲的人,這何不是另一種的過度偏激?
(不是說樓主,只是有感我過去看到的一些文章。)

另外,PS3的高價位,加上要完全呈現他的高效能所要添購的高配備,也許在日本這不算什麼,可是對台灣玩家而言真的是很大的負擔,玩家真的是要斟酌一下自已的能力,負擔不起的話,可以晚二年再買,或改購其它遊戲主機。

感謝你的回覆 ^^

其實我也不是說遊戲朝高畫質發展是一種錯誤,他是必然的趨勢,只是經常發現最後遊戲很多都是畫面好看,內容空洞的卻非常多。

內文中會提到FF12主要是因為前面幾代在劇情上或是操作介面上都有不同之處,例如FF 5自由轉職系統與FF 6的魔石配置,從FF 7開始轉為3D,且故事劇情會有令人有恍然大悟的感覺(甚至這幾年還推出相關遊戲補足或延伸劇情),FF 8透過兩方交錯鋪陳的劇情交代整個來龍去脈,並配合武器改造系統,FF 9則回歸英雄救美的劇情,到這邊整體遊戲都還算自由。坦白說開始感覺有點失去特色的部份是從FF 10開始,畫面變漂亮了沒錯,卻總覺得失去了一點什麼,而且都得照著劇本走,FF 12也是,雖然畫面真的很棒,可是整體操作系統卻沒有什麼較為特殊的呈現,基本上就是照著指示走,所以我才會提出玩FF 12的時候會有這樣的感覺。

追求高畫質並沒有錯,為了讓畫面更美當然是對的,只是只是單方面講究畫面漂亮而忘記遊戲本來就是要拿來遊玩的初衷,就顯得有點偏離了。

另外,事實上我認為在台灣最大負擔其實並不是主機本身,而是在軟體的購入以及交流上失衡。

可惜台灣軟體出租很難做得起來,不然我覺得應該會是個商機。